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.进一步理解方程是刻画客观世界的有效模型,2.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决实际问题的过程,知道解的一般步骤和关键所在学习重点: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3篇,供大家参考。
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篇1
学习目标
1.进一步理解方程是刻画客观世界的有效模型,
2.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决实际问题的过程,知道解的一般步骤和关键所在
学习重点:认识不等式
学习难点:字语言转化为数学不等式
教学过程
一、情境引入:
围绕长方形公园的栅栏长280m.已知该公园的面积为4800m2. 求这个公园的长与宽。
二、探究学习:
1.尝试:
通常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历怎样的过程?
2.概括总结.
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为:找相等关系;设未知数,列方程,解方程,检验,答题。
3.典型例题:
例1、我社组团去龙湾风景区旅游,收费标准为:如果人数不超过30人,人均旅游费用为800元,如果人数多于30人,那么每增加1人,人均旅游费用降低10元,但人均旅游费用不得低于今为500元。
甲公司分批组织员工到龙湾风景区旅游,现计划用28000元组织第一批员工去旅游,问这次旅游可以安排多少人参加?
例2、建造一个池底为正方形、深度为2米的长方体无盖水池,池壁的造价为100元/平方米
池底的造价为200元/平方米,总造价为6400元,求正方形池底的长。
例3、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,求这两个数。
4.巩固练习:
(1)在三位数345中,3,4,5是这个三位数的什么?
(2)如果a ,b ,c 分别表示百位数字、十位数字、个位数字,这个三位数能不能写成abc形式?为什么?
(3)有一个两位数,它的两个数字之和是8,把这个两位数的数字交换位置后所得的数乘以原的数就得到1855,求原的两位数。
(4)已知两个数的和等于12,积等于32,则这两个是
(5)求 x:(x-1)=(x+2):3 中的x.
(6)三个连续整数两两相乘后,再求和,得362,求这三个数。
三、归纳总结:
1、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。
2、解的取舍情况。
4.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( 1)
【课后作业】
班级 姓名 学号
1、某电视机厂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把某种型号的电视机的成本降低36%, 若每年下降的百分数相同,则这个百分数为 ( )
A、10% B、20% C、120% D、180%
2、若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是56,则它们的和是 ( )
A、±15 B、15 C、-15 D、11
3、一种药品经过两次降价后,每盒的价格由原的60元降至48.6元,那么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 。
4、某地区开展“科技下乡”活动三年,接受科技培训的人员累计达95万人次,其中第一年培训了20万人次。设每年接受科技培训的人次的平均增长率都为x,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。
5、西瓜经营户以2元/kg的价格购进一批小型西瓜,以3元/kg的价格出售,每天可售出200kg,为了促销,该经营户决定降价销售,经调查发现,这种小型西瓜每降价0、1元/kg,每天可多售出40kg,另外,每天的房租等固定成本共24元,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润200元,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低多少元?
6、如图,有长为24米的篱笆,一面利用墙(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a为15米),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。
(1)如果要围成面积为45平方米的花圃,AB的长是多少米?
(2)能围成面积比45平方米更大的花圃吗?如果能,请求出最大面积,并说明围法;如果不能,请说明理由。
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篇2
教材分析
一元二次方程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,它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,可以作为许多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。它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,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,一元二次方程是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。是本书的重点内容,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学情分析
1、 经过两年的合作,我们班的学生已比较配合我上课,同时初三学生观察、类比、概括、归纳能力也都比较强,不过对应用题的分析他们还是觉得很头疼,在今后应用题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加强。
2、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《一元一次方程》、《二元一次方程》、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,一元二次方程是一次方程向二次方程的转化,是低次方程转向高次方程求解方法的阶梯。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二次函数的特例。
教学目标
一、知识目标
1、在分析、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(一元二次方程)的过程中,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,,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。
2、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。
3、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,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、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。
二、能力目标
1、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,培养学生建模思想,归纳、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2、由知识来源于实际,树立转化的思想,由设未知数、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,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四、情感目标
1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、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。
2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,体会学数学的快乐,培养用数学的意识
教学重点和难点
教学重点: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
难点:1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。2、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“项”及“系数”
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篇3
教学内容:12.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(一)
教学目标:
知识与技能目标: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;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,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、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.
过程与方法目标: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,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,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.
情感与态度目标:由知识来源于实际,树立转化的思想,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,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.。
教学重、难点与关键:
重点: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.
难点: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“项”及“系数”。
教学程序设计:
1.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: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,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,然后把四边折起来,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,演示完毕,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,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.学生的实际操作,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,同时培养学生手、脑、眼并用的能力.
2.现有一块长80cm,宽60cm的薄钢片,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,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,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?
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、列方程,经整理得到方程x2-70x+825=0,此方程不会解,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,需要学习新的知识,学了本章的知识,就可以解这个方程,从而解决上述问题.
板书:“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”.教师恰当的语言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.
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
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,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,并且又为实际服务,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,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,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;产生用数学的意识,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.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.
探究新知1
1.复习提问
(1)什么叫做方程?曾学过哪些方程?
(2)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?“元”和“次”的含义?
(3)什么叫做分式方程?
2.引例: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,这块铁片应怎样剪?
引导,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,并整理得方程x2+5x-150=0,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+70x+825=0加以观察、比较,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`概念.
整式方程: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,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.
一元二次方程:只含有一个未知数,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,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.
3.练习:指出下列方程,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?
(1)x(5x-2)=x(x+1)+4x2;
(2)7x2+6=2x(3x+1);
(3)
(4)6x2=x;
(5)2x2=5y;
(6)-x2=0
4.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,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.
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:ax2+bx+c=0(a≠0).ax2称二次项,bx称一次项,c称常数项,a称二次项系数,b称一次项系数.
一般式中的“a≠0”为什么?如果a=0,则ax2+bx+c=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,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.
5.例1 把方程3x(x-1)=2(x+1)+8化成一般形式,并写出二次项系数,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?
教师边提问边引导,板书并规范步骤,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.
讨论后回答
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,并整理得方程x2+5x-150=0,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+70x+825=0加以观察、比较,
独立完成
加深理解
学生试解
问题的提出及解决,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
反馈训练应用提高
练习1:教材P.5中1,2.
练习2: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?为什么?若是一元二次方程,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、一次项系数、常数项:.
(4)(b2+1)x2-bx+b=2;(5)2tx(x-5)=7-4tx.
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,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,通过此组练习,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.
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,部分学生板书,师生评价.题目答案不唯一,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.
小结提高
(四)总结、扩展
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.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?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?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?
1.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,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.
2.整式方程概念、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,二次项系数、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.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.
3.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+bx+c=0(a≠0)的区别和联系.强调“a≠0”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.
学生讨论回答
布置作业
1.教材P.6 练习2.
2.思考题:
1)能不能说“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,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?”
2)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,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(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).
推荐访问:函数 教案设计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优秀课件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ppt课件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函数教案
【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3篇】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