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金达范文网!

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检测试卷

时间:2023-02-18 07:35:02 来源:金达范文网

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《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检测试卷》,供大家学习参考!第Ⅰ卷(36分)一、基础知识(18分)1、下列各组词加点字的读音,全不相同的一组是()A.游说追溯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检测试卷,供大家参考。

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检测试卷

 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《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检测试卷》,供大家学习参考!

  第Ⅰ卷 (36分)
  一、基础知识(18分)
  1、 下列各组词加点字的读音,全不相同的一组是( )
  A.游说 追溯 说服 横槊赋诗
  B.祈祷 宫绦 韬略 叨陪鲤对
  C.庇佑 孤僻 精辟 筚路蓝缕
  D.矫首 角逐 皎洁 咬文嚼字
  2、下列各组词语中,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( )
  A.玷辱 陶冶 良晨美景 安然无恙
  B.拮据 矜持 平心而论 天高地迥
  C.拂拭 迟顿 唉声叹气 兼听则名
  D.鞭苔 狭隘 日薄夕山 唇枪舌战
  3、下列各句中,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
  A.王老师为人谨慎,战战兢兢地工作,勤勤恳恳地教书,深受学生爱戴。
  B.操场上锣鼓喧天,人声鼎沸,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,看书的看书,做习题的做习题,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。
  C.《边城》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,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,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。
  D.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,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,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、自私自利的小人。
  4、下列各句,没有语病的一句是( )
  A.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,我国的宣传主题是“善待地球——从节约资源做起”。确定这样一个主题,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、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。
  B.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、感天动地的斗争,形成了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不畏艰险、百折不挠,以人为本、尊重科学,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。
  C.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,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,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。
  D.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,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,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,也是献给伟大祖国59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。
  5、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,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( )
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,便插茱萸少一人。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
 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 ④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看鹊桥归路。
  ⑤渚闹渔歌响,风和角棕香。
  A.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
  B.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
  C.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
  D.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
  6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( )
  A.庄子是继老子之后,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。他以其代表作《庄子》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,发展了道家学说,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。
  B.陶渊明,名潜,字元亮,自号靖节先生,东晋诗人。著有《桃花源记》《归去来兮辞》等优美散文。其山水诗对后世影响极大。
  C.王勃,字子安,初唐诗人,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,称为“初唐四杰”。其诗作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,名作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,《滕王阁序》被认为是“当垂不朽”的天才之作。
  D.《边城》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,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;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,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。
  二、(9分)
  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7—9题。
  何处是江南
 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,最为奇妙的应该数“江南”了。
 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。但到隋代为止,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、江西一带。
  “江南”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。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“江东”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,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“江左”,贞观元年,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,称“道”。北方、南方各五道,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、南岭以北、西至今贵州、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。玄宗开元二十一年,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、江南西道、江南东道,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、浙及苏南、皖南地区。
 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,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,往往是“塞北”和“江南”,“塞北”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,残酷的人文环境。而江南呢,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,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,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“佳丽地”。
 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,那就是在北方,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,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。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,两地经常相互取笑、斗气。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、关中人又如何,言辞间颇有“同异”,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:“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,不当以东西为限。”唐太宗才猛然醒悟。而在南方,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,岭南自不必说,因为地多瘴疠,西南的巴蜀之地,也因为僻处一隅,有“蜀道难”之称,杜甫有联的诗“支离东北风尘际,漂泊西南天地间”,由此可见一斑。
 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“江淮”。在唐人的概念中,它是“江南”和“淮南”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。“淮南”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,当时留下来一个的口碑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”,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。“江南”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“江南西”“江南东”之分,到了唐后期,“江南西”已经简称为“江西”,照此逻辑,“江南东”该简称为“江东”了吧——可是不,它仍叫“江南”。
  唐后期的“江南”有广狭两层含义,广义地说,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。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(藩镇)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,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,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
  域概念。
  但更常用的是“江南”的狭义,即唐中叶的“江南东道”,“此时它已分属宣歙、浙东、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。其中,宣歙(今皖南)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。而浙东(今浙东,浙南)、浙西(太湖流域及今浙北)的两浙之地,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,在当时人心目中,吴地(太湖流域)才是江南的典型。
  唐代以后,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,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、浙北为中心。
  7、下列对“江南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 )
  A. 因为“江南”得名很古,早在先秦就已问世,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。
  B. “江南”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、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。
  C. 在唐人的概念中,巴蜀、岭南从不属于“江南”,而淮南也不属于“江南”。
  D. 到了唐后期,江南西道已简称为“江西”,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“江南”。
  8、下列对文意的理解,正确的一项是( )
  A. 从“江东”变为“江左”,再变为“江南”,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。
  B. 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,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。
  C. 从杜甫的两句诗中,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。
  D. 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,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。
  9、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,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  A. 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,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。
  B. 扬州地处长江以北,但富庶繁华,当时就存有口碑,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。
  C.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,因而“江南东道”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。
  D. 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,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。
  三、(9分,每小题3分)
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0—12题。
  归去来兮,田园将芜胡不归!既自以心为形役,奚惆怅而独悲?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
  舟遥遥以轻颺,风飘飘而吹衣。问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乃瞻衡宇,载欣载奔。僮仆欢迎,稚子候门。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。携幼入室,有酒盈樽。引壶觞以自酌,眄庭柯以怡颜。倚南窗以寄傲,审容膝之易安。园日涉以成趣,门虽设而长关。策扶老以流憩,时矫首而遐观。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景翳翳以将入,抚孤松而盘桓。
  归去来兮,请息交以绝游。世与我而相违,复驾言兮焉求!悦亲戚之情话,乐琴书以消忧。农人告余以春及,将有事于西畴。或命巾车,或棹孤舟。既窈窕以寻壑,亦崎岖而经丘。木欣欣以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善万物之得时,感吾生之行休。
  已矣乎!寓形宇内复几时,曷不委心任去留?胡为乎遑遑欲何之?富贵非吾愿,帝乡不可期。怀良辰以孤往,或植杖而耘耔。登东皋以舒啸,临清流而赋诗。聊乘化以归尽,乐乎天命复奚疑!
  10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  A、悟已往之不谏 谏:挽回
  B、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:形容居室狭小,仅能容膝
  C、善万物之得时 善:羡慕
  D、帝乡不可期 帝乡:皇帝的居所,这里指仕途
  11、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3分)
  A、①门虽设而长关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
  B、①登东皋以舒啸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
  C、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之二虫又何知?
  D、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有鸟焉,其名为鹏
  12、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  A.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(405)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,抒写了归田的决心、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。分“序”和“辞”两节,“辞”是一种与“赋”相近的文体名称。
  B.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,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,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,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,也流露出委运乘化、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。
  C.“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”中“松菊”,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,又有象征意义。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,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。
  D.结尾处两句话“聊乘化以归尽,乐夫天命复奚疑”体现的陶潜那种顺应自然,乐夫天命超生死的思想,完全流露出他无可奈何、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,这是他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。
  第Ⅱ卷(114分)
  四、(26分)
  13、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(9分)
  (1)农人告余以春及,将有事于西畴。《归去来兮辞》
  (2)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;行年四岁,舅夺母志。《陈情表》
  (3)子曰: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。” 《论语》
  14、阅读下面一首词,完成后面题目(8分)
 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
  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谁见幽人独往来?缥缈孤鸿影。
  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  (1)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。其中的“缺”“疏”“断”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?第三句中的“幽人”是指谁? 3分
  答:
  (2)下片“拣尽寒枝不肯栖”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?表面上写的是什么?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。 (5分)
  答:
  15、文言文默写(9分)
  (1) 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渔舟唱晚, ;雁阵惊寒, 。
  (2)关山难越, ?萍水相逢, 。
  (3)老当益壮, ?穷且益坚, 。
  (4)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 , ,形影相吊。
  五、(20分)
  阅读下文,完成16—19题。
  我们这样近,我们这样远
  冷 夏
  (1)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。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,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。
  (2)似乎近了,人们的距离;又似乎远了,人们的心灵。
  (3)阳光像梦一样,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。在这个春天的下午,我坐在阳台上,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《瓦尔登湖》。多少年来,每次阅读它,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,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。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,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。
  (4)许多的事情,过去了就过去了,不可能重现。惟有音乐和文学,适合等待、遥望、冥想。
  (5)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。他活在一个地方,离我的住处遥远,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。对他文字的爱恋,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,永远不会消失。
  (6)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,使我感觉温暖。梭罗的文字,是干净安静的雪,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,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——“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,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,在那里他的羊群,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。”
  (7)想到夏洛蒂·勃朗特、奥尔科特和奥丝汀的时代,从古堡到庄园,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。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,夏天开满野蔷薇,秋天以山楂和黑莓,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,可以步履缓慢从容。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,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。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,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,阅读或编织,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,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。
  (8)我合上《瓦尔登湖》,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。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,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,车水马龙。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,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,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,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。
  (9)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,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,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,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,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。
  (10)世界嘈杂多变,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,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。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,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,而不在乎结局如何。人心越来越困顿,情感越来越冷酷。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《瓦尔登湖》。
  (11)夜晚,当一切安静下来,我对自己说:写吧,无论写什么。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,是柏油路上的清泉。为了不失去它,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。喜欢阅读的人,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,而已。
  (12)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。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,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,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。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,无论风雨雷电,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。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。就一个人,十分简单。
  (13)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,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。有时想着写着,会写出满眼的泪来。
  (14)我们在现实中隔绝,在灵魂里相望,永远。
  16、 第2节“似乎近了,人们的距离;又似乎远了,人们的心灵”一句中的“近”和“远”的含义,与题目“我们这样近,我们这样远”中的“近”和“远”的含义相同吗?为什么?4分
  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  17、文章第7节,作者描写了“夏洛蒂·勃朗特、奥尔科特和奥丝汀的时代”怎样的生活情景?这样写有什么作用?6分
  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  18、“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,是柏油路上的清泉”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? 4分
  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  19、作者捧读《瓦尔登湖》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。可以在一本书里“自由地跑步呼吸”。请参照原文或下面示例,结合自已的阅读体验,试举两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。6分
  示例: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。如我读《荷塘月色》时,闻到了微风送来的“缕缕清香”,看到了田田的荷叶出水很高,“像舞女的裙”,我似乎沉醉在一个“笼着轻纱般的梦”。
  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  
  六、语言表达(8分)
  20、在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,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、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,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。
  如评述钱学森时写道:在他心里,国为重,家为轻,科学最重,名利最轻。5年归国路,10年两弹成。开创祖国航天,他是先行人,劈荆斩棘,把智慧锻造成阶梯,留给后来的攀登者。他是知识的宝藏,是科学的旗帜,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。
 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,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,全段不超过100字。(8分)
  林冲 别里科夫 陶渊明 王勃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60字
  60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七、作文(60分)
  21、请以“我和你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。
  要求:立意自定,文体自选,不少于800字。
  
  参考答案
  一~三 (36分)
  1、A
  2、B(A.良辰美景 C.迟钝 兼听则明 D.鞭笞 日薄西山 唇枪舌剑)
  3、C( A.“战战兢兢”是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,此处应换“兢兢业业”。B.“安然无恙”意为很平安,没有受到什么损害,与语境不合。C.秀色可餐:原形容妇女美貌,后也形容景物秀丽。D.气息奄奄:指人生命垂危,即将断气。)
  4、D(A项动宾搭配不当,“唤起”与“行为”搭配不当。B项“形成”缺少宾语中心语,应在“科学”后加“的(伟大抗震救灾)精神”。C项滥用介词“由于”)
  5、A
  6、B( “靖节先生”不是陶渊明自号,“靖节”是其死后友人给予他的“私谥”)
  7、C(A项强加因果,B项误在“地理位置”,D项“则简称”不当)
  8、D(A项“江左”只是“江东”的雅称,B项是“我们”发现而不是“唐人”,C项对杜诗的理解不当)
  9、B(扬州属于“淮南”,尽管富庶繁华,但在唐人的概念中,仍不属于“江南”)
  10、D (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词义理解。帝乡:天帝之乡,指仙境)
  11、A (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词义理解。A而:都是转折连词,却。B以:相当“而”,表承接;用。C之:动词,到;代词,这。D为:介词,表被动;动词,叫做)
  12、D
  四(26分)
  13、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(9分)
  (1)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,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。(关键词:有事。关键句:壮语后置)
  (2)(我)生下来只有六个月,父亲就离开了我(去世了);长到四岁的时候,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。(关键词:见、夺)
  (3)孔子说:“要用道德管理国家,如同北极星,安然不动而众星环绕着它。”(关键词:北辰、拱。 “居其所”义指“安处在它的位置”)
  14、(8分)①幽独凄清的心境;作者自己。(3分)
  ②拟人(1分);虚实结合(或类比)(1分);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,宁愿忍受寂寞
  和寒冷(1分);用孤鸿自比,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(2分)。
  15、文言文默写(9分)
  (1)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。
  (2)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?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
  (3)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?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
  (4)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,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
  五、(20分)
  16、参考答案:不同。文章中的“近”指现代社会荧屏闪电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物理外部距离接近;“远”指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绝加大。2分 题目中的“近”,指作者跨越时空从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,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、思想的节律;作者与大师情感相通、心灵相遇、灵魂相望。“远”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的时空距离遥远。2分
  解析: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要点的筛选与整合、归纳能力,能力层级为C级。解答本题要以理清全文的抒情思路,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为基础,着重筛选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,然后加以分点归纳陈述。
  17、参考答案:
  生活情景:生活环境静谧舒适,生活节奏悠闲从容,人们内心丰富善感。这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。2分
  作用:和《瓦尔登湖》中的干净而安静的环境、心境互为映衬;1分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,忙于交际应酬,却不关注内心情感,缺乏情感交流和滋润的嘈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作对比;1分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、匆忙、焦燥、麻木,表达了作者对安静温暖的理想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。2分
  评分细则:意思对即可。两问,第一问2分,第二问4分。第一问答案的关键词是:静谧,舒适,从容等;第二问有三个要点:结构作用2分和《瓦尔登湖》映衬1分,和现代社会作对比1分,内容作用2分。
  解析:本题第一问考查“归纳内容要点”,能力层级为C级;第二问考查“分析作品结构”和“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”的能力,能力层级为C级。第二问,这类题目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回答:内容和表达技巧。有时候也可以单从表达技巧的方面答题,但落脚点也要落到表现内容、主题的作用上。从篇章结构的角度讲,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,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,就其类型而言,或是景物描写,或是事件叙述,或是诗词引用,或是细节描写,不一而足;就其位置而言,或开头,或结尾,或中间,视需要而定;就其作用而言,或对比,或铺垫,或象征,或暗示,或烘托,或渲染,或正衬,或反衬,或营造氛围,或表现风格,各尽其妙。正是因其不可或缺的大量使用及其显而易见的作用,散文的穿插性材料近年来也倍受高考的青睐,并把它作为了一个频繁考查的欣赏点。
  本题所说材料,在文章中间,从位置而言,势必与上下文结构作用;从内容而言,势必与文章主旨密切关联。结合这两点考虑,思考答案的指向就非常明确了。
  在做这类题目时,首先要分析题目指向的段落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,然后分析其对表现内容、主题的作州。
  18、参考答案: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文学对陶冶心灵的重要性,它可以净化灵魂,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慰藉。4分
  解析: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,能力层级为B级。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在理解本句含义的基础上作整合解释。
  19、本道探究题较开放,答案中应包含“阅读的愉悦感和举例解析”两个要点,“愉悦感”给2分,举例解析给4分。比如:
  示例一: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情感。如我读……
  示例二:阅读经典可以净化灵魂。如我读……
  解析: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探究能力,能力层级为F级。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干的基本要求,要“参照原文”“举两例”、谈谈阅读经典“文学作品”的“愉悦感”。答题时,可先按照“总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”的“愉悦感”——举例解析”的思路展开。
  六、20、(8分)解析:事迹概括2分,人物评价3分,语言表达3分,酌情给分。
  七、作文(60分)

推荐访问:高二 必修 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测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五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五月考试卷

【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检测试卷】相关文章:

1.农村党总支存在的问题举例(2篇)

2.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项目实施方案(6篇)

3.军训典型事例描述(3篇)

4.内部控制规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(7篇)

5.写作能力不足自我批评(7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