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级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第1篇一、复习、激趣导入1、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。(板书:鹬蚌相争)2、图片中哪个是鹬?哪个是蚌?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?谁能用课题中的一个字来说明?3、他们为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必备,供大家参考。
三年级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第1篇
一、复习、激趣导入
1、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。(板书:鹬蚌相争)
2、图片中哪个是鹬?哪个是蚌?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?谁能用课题中的一个字来说明?
3、他们为什么发生争执?是怎么争的?结果又是这么样的呢?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。
4、开始学习之前,老师想看看昨天大家的预习情况。
出示词组:
伸出啄肉用尽力气威胁
合上夹住毫不示弱
没费力气一起捉住喜笑颜开
(1)、指名读词,相机正音。
(2)、齐读词语,边读边思考:为什么三排字的颜色不一样?
(3)、那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,你还能读好吗?(分自然段朗读课文)
二、精读课文
1、刚读了课文,谁能告诉老师他们为什么而争?
(1)我们来看看第一自然段。这段文字抓住了鹬、蚌的什么来写?(板书:动作)
(2)这么多动词把刚才鹬、蚌相争的原因描写得很生动,谁来演一演?
(3)齐读感悟。
2、我们知道他们在用动作相争,那么接下来他们又是怎么样争的呢?请同学们默读2-3自然段,告诉老师这两段内容抓住了什么来写的?(板书:语言)
(1)指名读句子。
(2)分角色朗读,体会“威胁”、“毫不示弱”等词语的内在含义。
(3)争出结果了吗?他们还会怎么样争执呢?谁来说一说?
(4)相机板书:两败俱伤。
(5)鹬跟蚌就这么相持着,你不让我,我也不让你。夜幕降临,他俩还在僵持着,虽然累得筋疲力尽,但没有人愿意先放手。最后让渔翁捡了一个大便宜,所以这个成语的后半部分就出来了——渔翁得利。
3、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。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,大家想不想听?
4、课件出示故事,相机询问:“什么故事能化解一场战争?”(生自由说,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即可)
三、拓展延伸
1、多年以后,鹬和蚌的子孙在一次在河边相遇。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儿呢?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续写,期待你们的精彩故事。
四、布置作业
1、续写《鹬蚌相争》。
2、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。
三年级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第2篇
教材分析:
《鹬蚌相争》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《寓言二则》中的一则。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,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,说明双方互不相让,只能两败俱伤,让别人得利的道理。课文篇幅不长,语言通俗易懂,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,同时巧设悬念,激发读者的兴趣。
学情分析:
六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,如《郑人买履》《叶公好龙》等,也明白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,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《鹬蚌相争》这个故事。根据学生的心理、年龄等特点,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、让他们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,懂得宽容、谦让,与人和谐相处。
教学目标:
1.掌握本课生字新词,认字3个,写字3个。
2.通过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理解寓言、悟出寓意。
3.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、背诵寓言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:
1.通过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理解寓言、悟出寓意是重点。
2.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、背诵寓言是难点。
课时安排:1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课前互动:
1.抢答:说出下列图片所表示的故事的题目。(课件依次出示四张寓言图片)
2.这四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?
二、揭示课题,自主质疑。
1.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《鹬蚌相争》。
2.师生共书课题,随机强调“鹬”书写时的间架结构。
3.同学们,看着课题这四个字,你想知道什么?
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:
①什么是鹬?什么是蚌?(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,自己猜哪个是鹬,哪个是蚌,并说出理由。)
②《鹬蚌相争》出自哪本书?(问题抛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看课文旁边的小资料。)
③鹬和蚌为什么争?
④怎么争?
⑤争的结果怎么样?……(答案全在课文中,只要我们能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。)
三、检查预习,读通读顺。
第一关:我能读正确:
1.逐句指名读,正音后齐读。
2.对子互读,纠错。
第二关:我能读流利:
1.男女生代表赛读。
2.男女生赛读。
三、感情朗读,感悟寓意。
第三关:感情朗读我最棒。
1.怎样才能将这篇文言文读得有感情?
(①先理解文言文②注意停顿,读出文言文的音韵美。)
2.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?
3.回顾五年级上册的金钥匙:学习古文要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,不必一字一句地直译。
4.运用金钥匙:①对子文白对读。②师检查:师读译文,生读古文。
5.给出停顿,生自主练习读一遍,要求读得有感情。
6.教师与自高奋勇者赛读,师生互评。
7.抛出第二把金钥匙:想象自己是文章中的(或与文章相关的)角色,设身处地的想一想,读一读。
8.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,读出不同的鹬和蚌。(气势汹汹的、气急败坏的、蔑视对方的……)
7.小组内练读背诵,分角色带动作背诵表演,一组展示。
8.如果你是鹬或者蚌,此时此刻,你心里是怎样想的?揭示寓意。(完成板书)
9.短短一个小故事,却告诉我们如此深刻的一个道理。而且,这个故事还平息了一场战争。关于鹬蚌相争这个寓言的一个小典故谁知道?(讲述典故)
四、拓展阅读,布置作业。
1.短短59个字的小故事就平息了一场战争,没有费一兵一卒,却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免于生灵涂炭,得以安居乐业。这就是中国寓言的魅力,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,像这样的故事还想不想读?
2.出示“狐假虎威”图片,拓展阅读文言文《狐假虎威》,给出停顿,提示用上今天的金钥匙读得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。
3.推荐书籍:《中国古代寓言故事》
4.布置作业:
①用现代汉语续写这则寓言。
②从《中国古代寓言故事》中选择一篇最喜欢的,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,下周五举行寓言朗读比赛。
三年级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第3篇
教学目标:
1. 会认11 个生字和1 个多音字,会写8 个字。
2. 自主积累4 个以上词语。
3.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4. 了解课文内容,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,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。
教学重点:
1. 会认11 个生字和1 个多音字,会写8 个字。
2.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。
教学难点:
感悟课文内容,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。
教学准备:
多媒体课件; 生字、词语卡片。
教学时数:
2 课时。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情境导入。
1. 同学们,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。( 课件出示《鹊蚌相争》的动画片,学生观看。)
2. 学生思考: 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? 有什么问题? 还想知道些什么?
3. 板书课题。
二、初读课文,学习生字。
1. 自由轻读课文,边读边标出自然段,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,自学生字。
2. 出示会认字字卡,指名认读。组词。
3. 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。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。
4.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,学生评价。
三、精读课文。
1. 读读课文,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?(3-6 自然段)
2. 精读3-6 自然段。
(1) 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,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“一”,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“?”。
(2) 学生汇报。
(3) 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?
(4) 学习第三自然段。
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。
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,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?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,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?
③学生汇报。
④老师指导朗读。
(5) 学生自主学习4-6 自然段。
课件出示学习要求:
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鹊和蚌争论的自然段,同桌分角色朗读,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? 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。
②自己读读第4-6 自然段,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,同桌讨论讨论,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,待会儿提出来,大家解决。( 理解: 摆脱、毫不示弱、相持不下、毫不费力等。)
(6) 学生汇报。
(7) 齐读第3-6 自然段。
(8) 试试看,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《鹊蚌相争》讲给大家昕吗?
3. 同学们,你们知道吗,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,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!(1 、2 、7 、8 自然段)
4. 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 、2 、7 、8 自然段,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? 比比谁说得最棒!
5. 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?
四、拓展延伸,联系实际。
1. 自由读读全文,读了这个故事,你知道了些什么?
2.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,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鹊蚌相争的事情吗?
三年级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第4篇
教学目标:
1、 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,会写8个字,自主积累词语。
2、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到朗读课文。
3、 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。
4、 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,懂得互不相让,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。
教学重难点:
1、 认识11个生字,一个多音字,会写8个字。
2、 了解故事内容,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。
教学准备:
1、 生字词语卡片。
2、 鹬蚌的图片。
教学时数:
2课时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 导入新课
1、 同学们,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,知道了哪些呢?能讲给大家听听吗?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。
2、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!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《鹬蚌相争》,板书课题。
3、 齐读课题,认识鹬、蚌两个字。教师出示图片,介绍鹬和蚌。
二、 初读课文,自主识字。
1、 自由读文,画出不认识的字。
2、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,并交流识字方法。
3、 教师检查识字情况,抽读生字卡片,正音。
4、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。
摆脱 赵国 燕国 罢兵 懒洋洋 劝说 夹住
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鱼翁占便宜
5、 找出带有生字的`句子读一读。
6、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。
7、 指名朗读课文,评一评,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。
三、 学习会写字。
1、 出示会写字,读一读。
2、 同桌说词,看谁说的多。
3、 学生识记生字,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,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?
4、 说说你的发现。
5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。
6、 学生练写,教师个别指导。
7、 书写评价。
作业:
1、 读课文。
2、 写字。
第二课时
一、 复习
1、 听写生字。
2、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。
二、 听故事,了解课文内容
1、 听故事,故事主要讲了什么?指名回答。
2、 自由读课文,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。
3、 提出你心中的疑问,全班交流。
三、 朗读感悟
1、 学习课文3、4、5自然段。
(1)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。
(2) 出示插图:学生观察,用自己的话说图意。
(3) 找一找,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?指名读一读。
(4) 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,画上。
(5) 出示小黑板:
河滩上有一只蚌,它舒服地()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()了。
(6) 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?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?
(7) 指导朗读。
(8) 学生自由读4、5自然段,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?
(9) 同桌间互相朗读,读后全班汇报朗读,分男女比赛读课文。
(10) 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?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。
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?
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?
(毫不费力)
分组讨论: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?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?
全班反馈。
(11) 齐读课文3、4、5自然段。
2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
3、 分组说说故事。
4、 指名说故事。
5、 学了这个故事,你有什么收获呢?
6、 学生自由发言,教师讲解。
7、 学习课文1、2、7、8自然段。
8、 默读这一部分,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?指名反馈。
四、 拓展
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,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。学生自由回答。
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?
齐读课文。
作业:
1、 读课文。
2、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。
三年级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第5篇
教学目标:
1、学习生字、新词。
2、学习抓住事情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。
3、抓住两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、想象、评说,明白“双方相争、互不相让,结果可能两败俱伤,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”的道理。
课前游戏
1、看图片猜故事题目,复习寓言的特点
2、历史故事揭趣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故事,认识“鹬”“蚌”
1、揭题,认识鹬和蚌,了解其特点。
2、引导读文:鹬蚌相争,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赶紧打开书,好好读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二、学习生字新词,感知课文主要内容
1、毫不示弱(音、形、义、读好词语)
2、夹住(选择字义,确定多音字的读音)
3、词语串教学,读准、读好,并加以记忆。
4、回忆词语并选择词语填入句子。
5、引导学生发现填空的三句话和课文之间的联系,从而感知故事情节,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。
三、学习起因
1、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起因,鹬是怎么啄,蚌又是怎么夹的?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看到当时的情景吗?请你读一读,练一练。
2、指名读,评价指导,齐读。
3、小结板书:这一啄一夹,鹬和蚌之间的争斗就开始了!
四、聚焦“相争”
1、鹬和蚌是怎么争的呢?请大家认真读读第2、3自然段,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。
2、聚焦“威胁”
1)“威胁”:怎么理解?(吓唬、恐吓)
2)看看鹬是抓住什么来威胁蚌的?
3)把自己当做那只鹬,赶紧威胁一下蚌吧!自己练练,指名读,加以评点。
4)结合语境,想象鹬的心情,再次朗读。
3、聚焦“毫不示弱”
1)像刚才那样把自己当做蚌,毫不示弱地跟鹬争一争。练习朗读。
2)朗读评点(毫不示弱、得意洋洋)
3)分角色朗读。
4、抓住“相持”一词,引导学生想象鹬和蚌还会怎么争呢?
1)同桌合作练说
2)创设情境,指名交流
3)小结:再这样争下去,鹬就会——蚌就会——,用个成语来形容就叫——
五、学习相争的结果,感悟寓意
1、正当双方相持不下、筋疲力尽时,渔夫来了!结果如何呢?请女生一起读。
2、瞧这渔夫,他为什么这么开心呢?
3、小结板书:渔翁得利
4、齐读体会
5、写话练习:同学们,假如你看到了这一幕,你想对鹬和蚌说什么呢?请你想一想,写一写,组织交流,加以小结。
6、回扣开头:这就是苏代讲给赵王听的故事。赵王听了这个故事,就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。现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吗?
7、小结:一个小故事还化解了一场纷争,真是——小故事,大道理;
小故事,大作用!
六、布置作业:
选择阅读练习中的寓言故事,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。
板书设计:
鹬蚌相争(寓言)
啄夹
威胁毫不示弱
渔翁得利
推荐访问:鹬蚌相争 教学设计 必备 三年级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必备 三年级鹬蚌相争教学设计(必备5篇) 鹬蚌相争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
【2023三年级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必备(范文推荐)】相关文章: